去年以来,碧江区司法局按照“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的总体要求,以建成投入使用的碧江区社区矫正中心为平台,建设集“碧江区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公共法律咨询服务、安置帮教技能培训、法律明白人培训”“五个中心”为一体的功能设置,实现“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智能化、人民调解工作指导法治化、公共法律咨询服务优质化、安置帮教技能培训精准化和法律明白人培训常态化”“五化”工作目标。
一
整资源、聚合力,打造综合服务阵地

按照“统一规划、标准规范、功能完善、便捷高效、司法为民、构建和谐”的要求,有效整合了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安置帮教培训、法律明白人培训等工作力量,实行“一站式”工作模式。按照“五有”(标识标牌、场地、人员、机制、保障)标准“一盘棋”统筹,以“1+N”功能分区要求(即1个接待大厅+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室+公共法律咨询服务室+安置帮教培训室+法律明白人培训室),挂牌“五个中心”,实行几块牌子、一套人马、统一管理、多元服务。

(建成综合性服务阵地)
二
转职能、提质效,实现“五中心”精准联动

坚持“环节最少、程序最简、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五中心”建设变“转交办”为“直接办”、变“中转站”为“终点站”、变“分散式”为“集约式”服务。一是运用“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定位,通过“三区十九室”的合理设置和规范运作,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数据一体化、管理智能化、互联移动化、指挥可视化”。二是中心实行“人民调解工作指导日”制度。每周四为调解工作指导日,由“区人民调解工作指导中心主任+律师志愿者+专职人民调解员”轮值制,对各乡镇(街道)村级调委会移交乡级调委会的民事纠纷通过“智慧平台”采取“现场调解与远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定期组织开展调解业务培训、大比武、案例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提升专职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培养一批“金牌调解员”和品牌个人调解工作室。三是中心实行“公共法律咨询服务日”和“公共法律市民阅读开放日”制度。每周四为法律咨询服务日和市民阅读开放日。在全区律师队伍中招募52名“律师志愿者”,实行AB角轮岗制,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收集涉及向广大市民普及类的法律法规书籍供市民阅读,并将中心打造为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对外宣传的平台和窗口。四是中心采取“一摸排二培训三推荐”方式,根据安置帮教对象的就业需求和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的岗位需求,与人社部门联合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并定向推荐就业,将中心作为安置帮教对象融入社会的“过渡站”,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的长期帮扶效果。五是中心分行业分类别“订单式”“点餐式”开展法律明白人选聘与培训,分类别行业性开展精准培训,培养一支扎根群众、服务基层的法律明白人队伍。

(建立“五个中心”一体化建设运行机制)
三
解难题、办实事,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五个中心”紧扣司法行政工作职能职责,突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普法宣传教育培训、公共法律咨询服务、便民利民优质高效等重点工作任务,着力将“五个中心”一体化建设成为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效能的前沿阵地、提升人民调解及法律明白人培训工作质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试点示范、践行司法行政服务为民促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的平台,持续深化法治碧江建设,打造便民服务直通车,着力办好“社区矫正暖民心、人民调解舒民心、法律服务惠民心、关爱帮扶连民心、法治宣传入民心”“五心实事”,做到“群众呼声有回应、群众意见有办理、群众诉求有渠道”,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